郭明燕:“人人向善”的公益氛围越来越好

发布时间:2024/01/06

郭明燕是乐安慈孝基金会志愿者分队“党群联合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从被前辈带领进入公益界,到成为志愿者分队的领路人、老大哥,他一直都在行动中不断思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期志愿者系列,由郭明燕自述,听他讲讲作为团队组织者的经验,和他对“人人向善”的公益氛围有怎样的畅想。"

注:文稿基于对话整理。

       我是郭明燕,是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从2013年正式加入乐安慈孝基金会志愿服务队,至今已经有超过10年的公益历程了。

京博就是以“仁孝文化”为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引导之下,一批老京博人一直在做着“仁孝”之事。同时我也是一个非常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帮助他人使我非常快乐,能感受到价值感。

       和很多同事一样,我从事志愿服务是源于前辈的带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后,我先后跟着刘丽霞大姐、石维民大哥一起,参加过乡村孤老照护、烛光笑容、普特融合等公益项目。

01  从参与者到团队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利用业余时间,我所参与过的志愿服务活动日渐增多,我们的行动也带动了身边越来越多人加入其中。于是在2018年,有上级同事找到我,表示基金会正在建立一批新的志愿者分队,希望由我担任其中一支队伍的组织者,就这样“党群联合志愿者团队”成立了。

       从个人志愿者到团队组织者,尽管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对于我来说,这份职责也使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团队进行志愿服务的效果更好,如何让更多人加入公益队伍,又怎样让已经加入团队的人更有参与的热情。

       首先,我会了解并分析我们团队成员的情况,比如空余时间的情况。志愿团队的成员由京博石化第一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和部分群众志愿者联合组成,他们大多数都是京博员工,但每个人的空闲时间并不一致。有些成员是在一线车间参与倒班(需要24小时或者更久生产不停歇作业的生产线,几个班次进行轮流地更替工作),有些成员是上常白班(常规时间,规律性白天上下班)。所以要根据成员的不同情况,组织适合他们的志愿活动,因人而异、因时间而定。

       作为组织者,还需要考虑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方面,乐安慈孝的志愿者平台会设置参与者积分激励,同时分队内部也会设计很多激励措施。

       在团队里,我会制作一个“人员参与度”的统计排名,通过不定期地把参与度排名发到团队的群里,让成员直观地看到谁经常参加,让更积极参加活动的人获得来自团队的认可,也能激发大家的“攀比”热情。

       到了年终,我们的志愿者团队还会联合乐安慈孝基金会收集一些小礼品,比如小红花胸章以及我们所服务的特需儿童们亲手的画作等等,奖励给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成员。虽然这些礼物都不算值钱,但对于志愿者来说,善意被认可和助人的价值感是更贵重的嘉奖。到了年末的时候,没能得到嘉奖的志愿者就会说:“真羡慕那些得了小红花的同志。”到了第二年,他们就会更热心地参与志愿活动。

       集体氛围的打造也是很重要的措施。我们的志愿者都有一套橙色的志愿者马甲,组织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我会叮嘱大家统一穿上这个马甲。这是为了给大家营造一种氛围,就像军人穿上军装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志愿者也是一样。只要穿上了这个橙色马甲,就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身份是志愿者,正在做一份神圣的事业——要去帮助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在各个方面要求自己。

       有些时候,我们还会组织志愿者的子女们一起参与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做公益,一方面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孩子们从小就有关爱他人的经历,反过来也会激励孩子的父母对志愿活动更有收获感。

       除了我们自己总结的经验,乐安慈孝也会不定期组织专业的老师给我们提供培训,比如“如何做好志愿服务”,我们也会组织团队里经常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参与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活动中。

0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把帮助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组织老员工带领那些年轻的新员工参与公益,以老带新。

       比如,在今年7月份,我就带领了一批来自“N1N校企联合”的大学生们去看望了我们帮扶的孤寡老人,当天下午组织同学们做的分享会上,那些“孩子”们都很兴奋。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有同学说:“原来还有这么多老人需要我们去照顾,以后在工作之余,我们一定会常常去看望他们。”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我们也会带领学生们去敬老院、特殊学校等等,参与到我们每一类的志愿服务中。每一次开展志愿活动,我们都会把大家在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发送到群里,也有人会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有很多新员工就是因此慕名而来,希望加入志愿者团队。

其实许多新员工并不是博兴本地人,与家人两地分离,而这些孤寡老人们也都无儿无女,当我们定期组织大家去看望老人,把这种关爱变成了习惯,在无形之中他们成了彼此的“亲人”。

       我也不是博兴本地人,我的老家是菏泽的。我的父母今年80岁了,我回家的次数一年不超过两次,还不如回当地孤寡老人家的次数多,尽管因为工作的原因,但也感觉十分亏欠自家老人。现在我每个月都要带着志愿者团队去孤寡老人家里,我也把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老人去看待,不管拿的礼物是多是少,每次去拜访老人家,我都会拉住他们的手和他们聊聊天——最近身体怎么样?吃了什么药?有什么需求?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图片

       人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在博兴照顾这些孤寡老人,我的老人则有我的哥哥和姐姐去照顾。每一次我把在博兴照料这些老人的事情分享给我的父母,他们都非常开心,我也相信这份善心善行会传递给我的家人们。

03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公益慈善

       过去十年,乐安慈孝基金会做了很多公益项目,帮助了许多不同的群体。其中有许多项目都是我亲身参与过的。我常常在想,其实有许多人都有一颗公益的心,但苦于不知道如何行动,或者并不知道有我们这样的一些机构正在行动。

       所以,应该探索出一种机制,让乐安慈孝这样的公益组织所举办的活动能够推广到更大的社会范围,有更高的影响力,让社会上有意愿做公益的团体和个人参与进来,给需要关爱群体提供更多帮助。

       总而言之,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慈善,营造出人人向善的氛围,把“仁孝”的文化推广到大众。

       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人人向善”的公益氛围一定会越来越好。

 

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鲁ICP备12005543号-1鲁公网安备37162502000488

技术支持:中企高呈